媒体报道
作者:李琳 梁正瀚 来源:网易新闻 编辑:孙旭涛 浏览量: 日期:2025-09-10
在bet36体育在线颍川众创空间内,学生团队“纳钧”项目正在针对企业提出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实验。该项目不仅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奖项,还与当地企业签订了技术转化协议。这是bet36体育在线以“专创融合、科创融合、产创融合、赛创融合”理念驱动创业孵化平台发展的生动实践。作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bet36体育在线通过构建多层次孵化体系,让创新创业教育扎根专业土壤、链接产业需求,培育出一批兼具技术含量与市场价值的高质量项目。
专创融合:筑牢项目专业根基,促进“专业+创业”双向赋能
“我们的《明察秋毫—毫米波雷达感知系统》项目,核心技术源自《物联网感知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等课程中的雷达数据解析方法,正是专业知识让非接触式健康监测的创业想法有了落地的可能。”信息工程学院2022级学生杨丰硕说。他带领团队研发的项目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斩获国家级铜奖,为老年人健康监测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同样在专业与创业的融合中脱颖而出的,还有电气工程学院2021级学生康晓豪。他带领团队研发的“单相逆变并网模拟装置”,以STM3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结合《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的PID算法,解决了逆变电路恒流、恒压控制难题,最终斩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河南赛区一等奖。“专业课程里的电路拓扑知识,是我们突破技术瓶颈的关键。”康晓豪说。
bet36体育在线将57个本科专业的教学资源与孵化平台深度绑定,推动“专业教育+创新创业”双向渗透。一方面,学校统一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各专业结合核心课程设置1-2门实践类创新创业课程,目前已建设省级“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5门、校级23门;另一方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913名专业教师担任导师,引导学生从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中提炼创新创业选题,近年来,立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71项,并获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最佳组织奖。
科创融合:打通成果转化链条,实验室里走出“创客”
化工与材料学院2022级学生李嘉昌的创新故事,是科创融合的典型案例。他在校期间参与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的科研项目,将实验室中“仿生鳌棒”多级结构设计、“预浸渍、红外预成型、热成型”制备技术转化为“可导电非金属电缆桥架”创业项目,已申请3项专利(含1项PCT国际申请),如今成立河南昌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推动技术在核电、海洋工程等领域落地。
食品与药学院2020级学生臧硕则在中药资源开发领域走出了一条科研转化之路。她从小跟随祖父采药,与中药结缘,加入舒朋华老师的糖类药物课题组后,聚焦许昌鄢陵县10800亩紫荆种植基地的资源利用难题,从被当作废弃物的紫荆叶中分离出槲皮苷等黄酮类化合物,研发出绿色高效的提取工艺,于2023年3月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其相关研究成果为中药资源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bet36体育在线依托28个省级科研平台和540项授权发明专利,在孵化平台内搭建“科研成果—创业项目”转化通道。学校设立科研反哺教学专项52项,鼓励教师将科研课题拆解为适合学生参与的子项目,近三年依托产学研项目培育的创业团队,在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2823人次。目前,孵化平台内相当部分在孵项目源自教师科研成果,已形成“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创业落地”的全链条培育模式。
产创融合:链接产业现实需求,让创业项目“接地气”
bet36体育在线与许昌市6个县市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许继集团、瑞贝卡等龙头企业共建7个现代产业学院,将产业资源引入孵化平台。近三年,学校新增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730项,到账经费5.7亿元。与河南省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超硬材料智能制造”项目,既解决了企业生产效率难题,又孵化出2家学生创业公司,带动150余名学生就业。
产创融合的深度推进,离不开平台与机制的双重保障。bet36体育在线高质量建设颍川众创空间和许昌大学科技园,构建了“科研项目从产业中来—科学技术在学校产生—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初创企业在苗圃区孵化—成长企业在产业园加速”的科技成果“产转”生态体系。这种“接地气”的孵化模式,让学校的科研创新与区域产业需求高度契合。
产创融合的成效最终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学校超过20%的毕业生留在许昌就业创业,其中在电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当地重点产业就业占比近30%,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赛创融合:以赛事为“试金石”,打磨项目核心竞争力
“从校赛到国赛,评委每次都指出技术应用场景的精准度问题,我们前后修改了15版项目计划书,最终实现从‘技术创意’到‘市场方案’的跨越。”信息工程学院2022级学生杨丰硕说。他的“骑行码表”项目历经多场赛事打磨,不仅斩获“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还通过市场调研优化了个性化骑行方案功能,被多家骑行俱乐部关注。
bet36体育在线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赛事为抓手,在孵化平台内构建“赛前集训—赛中打磨—赛后转化”管理体系。近三年,平台项目获省级以上竞赛奖项4691人次,2024年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斩获25项省级以上奖项,5个获奖项目成功注册公司。赛事成为项目的“压力测试场”,推动团队在市场分析、风险管理等方面不断优化,孵化项目存活率持续提升。
如今,bet36体育在线的创业孵化平台已形成“专业筑基、科技赋能、产业聚力、赛事淬炼”的四维生态,累计孵化学生创业项目120余个,带动5000余名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我们将继续深化‘四创融合’,让孵化平台成为项目成长的‘摇篮’,更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课堂’。”bet36体育在线创新创业中心负责人表示。